《進烤箱的好日子》出版至今滿一年,從首刷二千本到現在累計八刷破萬本;從台灣繁體中文版到英國企鵝藍燈書屋簽下全球英文版,至今全球版權銷售累計已達十五國,烤箱持續不斷加溫所引起之熱度盛況,一篇文章絕對難以解釋交待清楚,但在這兩個極具意義的時間點推出的兩款封面背後故事值得分享給所有讀者。
有別於大家印象中的銷售紀念版,《進烤箱的好日子》破萬限量紀念少女阿丹版,除了只印這一刷此後再版便將回到原始封面,更大不同在於此版封面並非重新設計——為了改版而改版,而是為了讓設計師原始提案遺珠藉此機會出土面市,供讀者紀念珍藏。
進烤箱的好日子_阿丹少女版上機印刷(圖/自轉星球文化提供)
此一說若無證據,難免不被懷疑純屬商業話術技倆。為了找出證據,我特別翻出當時設計師的提案信,日期顯示為去年五月二十九日,設計師凌晨寄來兩款封面,當天中午我正好趕赴一場出版圈友人笑稱為神秘垃圾話組織之私下聚會,其中包含新經典發行人葉美瑤、啟明發行人林聖修、早安財經發行人沈雲驄,以及寫樂文化發行人韓嵩齡,在餐廳入口等待入座空檔,雖然我對兩款封面已有想法,但還是想把握難得機會,聽聽大家的專業意見。結果不出所料,兩款封面皆獲得高度評價,認為皆可採用,也都各擁支持者。我與作者李佳穎討論後,決定出大家所看到的原始版封面,但從沒想過當時這款落選遺珠(李佳穎在選擇過程中相對更為掙扎、難以決擇)會有今天重新出土面市的機會。
這一年來,烤箱封面上的小鬼image帶給讀者深刻印象,但如同烤箱故事企圖傳達的記憶總有謬誤之處,我曾在Threads上看到一則讀者對這本書的書名與封面誤記所產生的笑話。這位讀者在Threads上焦急發問:很多人說好看封面有兩個幽靈的書到底是什麼?怎麼都找不到快瘋了。朋友回他:是進烤箱的好日子嗎,但是有三隻。瞬間醒來的這位讀者回:天啊對,我一直在查烤麵包的日子。最後,對話便停在友人回覆的:聽起來變好吃了。
進烤箱的好日子_小鬼版上機印刷(圖/自轉星球文化提供)
「阿丹抓到了一隻鬼,放上筆尖,可以傳遞。」烤箱的美術設計吳佳璘從小說裡「語言是抓到一隻鬼」的概念發想出如今大家所看到的如此活潑但不天真的封面。他在當時提案中附上此段設計理念說明:「⋯⋯整個回憶的過程,就像是一場鬼抓人的遊戲,回憶是隱藏在陰影中的鬼,面對鬼,大部分的時間人們選擇逃跑和永無止境的追逐,而當開始動筆書寫,完成回憶錄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回過頭抓到了所有的鬼,完整了記憶的碎片。」記憶是碎片,我們得勇敢直視回憶的鬼魅。
一年後的今天,如同我們回望記憶,當你越覺得結果美好如己所願,越容易將所有相關決定合理化支持它的正確性。回頭檢視此兩款封面,先有小鬼版再出少女阿丹版顯然是相對合理、正確的選擇(反之,如果先出少女阿丹版,也會有今天讓小鬼版重新出土的機會嗎?)。設計師從小說裡阿丹以手指在浴室鏡面蒸氣上畫的笑臉與「你的臉不只是你的臉」的概念發想出少女阿丹版封面,寫下的設計理念結合了對小說的深刻理解與動人想像,他當時的設計理念節引如下:「⋯⋯ 在閱讀文本時,非常喜歡這段在浴室鏡前關於自我價值的辯證與概念的初萌芽,因此將鏡中因水氣導致的詭異笑臉,與書名充滿懸疑感的『好』字做脈絡上的結合,以被笑臉遮住面容的女孩作為主視覺,帶出整本回憶錄對於自我形狀的辨識與塑形的過程。微笑後面不只是作者,更是象徵我們在時間截面上各自抹清後所留下的每一張臉。」
是微笑,讀完《進烤箱的好日子》,我們可以同阿丹一樣,不再害怕從回憶的鏡中凝望自己的臉。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