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青春博客來

潘家欣/從《好東西》到《好物仔》——從繪本思考核能時代的公民與防災意識養成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讀黃郁欽的繪本《好東西》時,先被簡潔明朗的封面吸引住:藍色怪物臉上掛著可愛無邪的笑容,所謂好東西,究竟是什麼?

好東西(二版)

好東西(絕版商品無法銷售)

翻開繪本,這是一本充滿問句的繪本。作家並沒有告訴你這個好東西是什麼?只跟你說,有一件好東西,很多人都說很好,因為大家對這個東西並不很了解,所以既然是很多人都讚好,大家就相信了、也開始用這個好東西了。直到有一天,聽說,某一個好東西出大事了,大家才開始討論:好東西會不會變壞東西?如果壞東西出事情了,該怎麼收拾善後?還是其實根本沒有辦法收拾善後? 

所以,這個一臉笑咪咪,卻可能瞬間變成惡魔的好東西,到底是什麼?

2013年,《好東西》初版問世,作者黃郁欽有感於日本經歷2011年地震引發的福島核災尚未能解決善後,而台灣對於核四廠的重啟正吵得不可開交,於是,畫出了一冊讓小小讀者討論核能的《好東西》,引發熱烈回響。2025年,《好東西》以全台語版本《好物仔》重新登場,由台文學者呂美親擔任審訂,嘗試將能源政策的討論延續至台語語境之中,並試圖喚起疫情後新世代讀者的思考:在這個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什麼是真的,什麼又是假的?什麼才是「好物仔」?

好物仔

好物仔

2011年的福島核災是一場「複合型災害」,複合型災害的意思是當一個主要災害事件發生,直接或間接衍生其他次要災害,形成鏈結,就稱為「複合型災害」。當兩種以上的災害,同時或者接續發生時,其影響將會是一加一遠大於二。以福島核災來說,先是太平洋近海地震引發海嘯,而停電加上海嘯毀了核電廠的降溫設施,最後導致爐心熔毁,引發放射性的物質外洩。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中,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與車諾比核事故是目前僅有的兩起特大事故。而未來,會不會有第三起?

自華語版問世,至今過了十幾載,在核廠陸續終止運作與退役、中央政府非核家園、淨零碳排的願景下,黃郁欽再度嘗試以台文改寫內容。( 圖片出處:《好物仔》內頁 )


核能發電是否安全無虞?雖然有許多專業學者的理論作為基礎,但,就如同電影《奧本海默》中所言,核能太過強大,遠超過人類之前運用的任何能源。研究核能的科學家、核能發電廠的建造者,必定是以最嚴謹正確的方式去設計、去建造,心中的願景是前所未有的永續和平,福島的複合式災害卻讓我們看到前所未有的恐怖後果,因為宇宙秩序並不是一場可控制的理論,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熵變。因此,核能發電廠的使用與退役,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的無解之難題。

以母親的語言和生長的土地對話,聊聊「核能」,一個不分大人小孩都該了解的議題。( 圖片出處:《好物仔》內頁 )


福島受災的範圍,最後因為放射性物質的洩漏、核汙染廢水的排放,擴散到全球海洋。陸地區域的損毀則幾乎等同於名古屋市,造成大量居民的有家歸不得,也引發他國民眾的深切恐懼。繪本家陶樂蒂畫下了《我沒有哭》,以一個受災小女孩的視角,描述「那天之後」,跟著大家撤離避難,再也見不到心愛的狗狗,也不可能回家了,為何無辜的孩子,要以自己人生的未來,來承擔大人的決策後果?透過兒童人權的視角,繪本家發出疑問:能源政策的風險評估能否更加完善?

以母親的語言和生長的土地對話,聊聊「核能」,一個不分大人小孩都該了解的議題。( 圖片出處:《好物仔》內頁 )略為斑駁紋理且灑脫的畫作風格,刻意圓潤化造型的「好物仔」,大方搭配著橙與綠、黃與藍的對比色,希望能藉著這種親切的方式來鼓勵更多讀者觸及議題。( 圖片出處:《好物仔》內頁 )


2013年,黃郁欽與陶樂蒂聯手推出《好東西》《我沒有哭》兩冊繪本,不僅僅在反核運動中跟孩子討論核能的利與弊,同時也在談公民素養,讓孩子理解思辨、參與公共議題的重要性。十二年後,台灣核三廠面臨除役,核四廠尚未重啟。繪本家則將這兩冊作品改為台文版,重新出版為《好物仔》與《我無哭》,繪本中的大問尚未得解,小女孩已經長成了大人,但,我們仍然持續面對災害的難題。太平洋島群位於板塊交界,地質年輕、不穩定,無論是地震、火山爆發或海嘯,都是太平洋群島上的居民,需要理解並且與之共存的風險,而防災知識,則是求生的基本功課。

我無哭

我無哭

歷經阪神大地震、福島地震、能登半島大地震,日本深受地震災害之苦,不僅研發出各式各樣的居家防災商品,也出版了眾多實用的防災知識讀本,例如《大人也不知道的求生防災知識大集合》、《我不怕!小學生的防災和避難繪本》、《災難來了我有準備!35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防災守則》,讓孩子們從小就習慣應變各種災害的可能。近年台灣才慢慢興起防災議題的討論:緊急避難時,應要準備那些東西?自己的緊急避難包準備好了嗎?萬一受困了,該如何求救與脫困?這些問題,恐怕連大人也難以回答,正凸顯出台灣過往對於防災教育的疏忽。我想,2025年《好物仔》與《我無哭》的改版上市,除了延續對能源政策的關注,更可以與防災知識讀本進行延伸並讀。藉此機會,我們可以與孩子一同討論:如果有一天,好東西變成了壞東西,我們該如何面對?災害來臨時,如果大人不在身邊,又該如何自救與互助?這些透過繪本打開的問題,對年輕孩子來說,是比能源政策更真實、也更加迫切的問題。

災難來了我有準備!:35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防災守則

災難來了我有準備!:35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防災守則

大人也不知道的求生防災知識大集合

大人也不知道的求生防災知識大集合

我不怕!小學生的防災和避難繪本

我不怕!小學生的防災和避難繪本

在某次座談時得知,繪本家黃郁欽創作一本繪本,光是純文字修改的版本,就高達七八種,還不包含圖像的細修。畢竟黃郁欽過往的劇本創作工作經歷,使他非常習於修改,一件作品修個幾十版,對創作者而言是稀鬆平常之事,而正因為這種一改再改的耐煩,使得作品在平易中見深刻,能與讀者的心持續互動。這不禁也讓我們思考:所謂公共議題,不也是如此嗎?沒有一蹴可及的正確答案,沒有任何東西會是十全十美的「好東西」,沒有萬無一失的SOP,沒有可以偷懶的餘地,只有一再討論、修正、最後趨近於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法,人類正應該要意識到自己的智識有其極限,所以我們對環境的感知、應變都應永遠保持謙卑,只有持續學習,永遠沒有極限。


作者簡介

1984年生,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曾獲楊牧詩獎、府城文學獎新詩獎等。著有散文集《玩物誌》;詩集《如蜜帖》、《如廁帖》、《妖獸》、《失語獸》、《負子獸》、《雞卵糕仔雲》等八冊;主編詩選《媽媽+1》;藝術文集《藝術家的一日廚房》;插畫作品有《暗夜的螃蟹》、《虎姑婆》等。

OKAPI專訪:玩物有情,懺中有情──專訪潘家欣《玩物誌》,與她心繫的小廢(寶)物(藏)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自慰、男女身體構造、性別平等,這些主題你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討論嗎?

日前有一名媽媽因為美妝百貨販售女性情趣用品,孩子看到後問她怎麼使用,她氣得向市府檢舉,導致賣場被要求下架商品且受罰。在今日「性」仍然是爸媽避之唯恐不及的話題嗎?是不敢教還是不會教呢?讓同為媽媽的諶淑婷帶你用繪本教小孩。

6717 0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