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盧郁佳/只我一人活下來報信給你──讀《間關千里:動盪年代的遷徙記憶》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神從天上降下火來,將群羊和僕人都燒滅了,唯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舊約》〈約伯記〉)

信世昌教授主編的《間關千里:動盪年代的遷徙記憶》,邀集臺灣十幾位教授,紀錄父母長輩口述四九年逃難來台經過,彌足珍貴,解釋我們出生前另一個世界是什麼樣。
間關千里:動盪年代的遷徙記憶,庶民的歷史見證

間關千里:動盪年代的遷徙記憶,庶民的歷史見證

徐漢昌的父親徐文珊先生回憶清末,夏三餐,冬兩餐,餓了早睡就不餓。北方米貴,過節才吃米。遠途靠騎驢,有人進城走路四、五天,沒郵電、汽車。不懂民主,憧憬真命天子。有手工業,沒大工廠。機器製品叫洋布、洋貨,銀元是墨西哥洋錢。人力車從日本來,叫洋車。鄉下人對世界知識、現代社會,根本談不到。因為交通閉塞,教育不發達。

劉幼琍的父親劉言品先生,來自湖北山村。那時所有人都是佃農,幾個地主不用工作、蓄妾吸鴉片。土豪劣紳,欺壓鄉民,他看過兩人竹竿抬一個血淋淋的人頭,掛上涼亭大門。

我想起國民黨屏東議長鄭太吉的名言「過高屏溪,殺人無罪」。

信世昌的母親毛冬琴女士,一九二O年生在南京。外公很窮,管大飯店電機,薪水三十多塊,領薪把全家整月米一次買齊,以免挨餓。每餐一兩道蘿蔔青菜或豆腐,年節才買點肉,只夠切絲炒菜。十七歲時,日機轟炸,疏散到鄉下,見村民買不起油,廚房掛塊肥肉,炒菜時往鍋裡抹一下,就算有油。

屋外水塘,一側在洗米,一側在刷馬桶。她受不了,獨自走三十公里回南京。



看到這,我想起《中國傻事》抖音短片中,郊區路邊一個男子著內衣褲趴在明溝內,五體投地浸水納涼。一個坐著浸腳。上游幾步,第三個站著往溝裡撒尿。三人神情自若,我毛骨悚然。

另一支短片,黃土工地放飯,地上一大桶油麵,沒拌醬、菜肉,裸吃。十幾個中老年男女工人,鍋筷圍夾,一臉風霜。沉默,習以為常。

同一天的新聞影片,新北板橋有商家捐贈里長近百個愛心便當,白飯配炒冬粉、油菜、竹筍、一根高粱香腸。阿伯嫌寒酸拒吃,大罵商家。民主富二代敗家子。

書中一九三七年的南京,沒自來水,大雜院一二十戶共用一口井、一間廚房,各家分灶做飯、各據穿堂吃。沒浴室,男人上澡堂,女人燒水擦澡。沒廁所,屋角上便桶,天天有推車收水肥,新婚會獲贈一套盆桶。城牆外是亂葬崗,嬰兒夭折,往城牆外一丟了事。

現在寵物喪葬,也禮遇得多。這樣我好像懂了,為什麼有人在水塘洗米,別人竟敢上前刷馬桶。那不僅是貧窮蒙昧戰亂,而是專制清帝國怎麼對待人民,人民就怎麼對待彼此。因為人命賤如螻蟻,無人珍惜愛重,刷馬桶的人不需要尊重洗米的人,洗米的人也不覺得需要被尊重。戰前就已經這樣了,我好心痛。

少女毛冬琴受不了,但即使求助父母,父母也不能怎麼樣。她只好獨自回南京,遇上南京大屠殺。



日軍攻占南京時,歐美僑民、教會庇護了二十五萬中國難民。毛冬琴進金陵女大難民營數月,從圍牆上見日軍破城,衛戌司令部前,居然還有兩個國軍衛兵直挺挺地站崗,眾人撤了、他倆沒撤。日軍騎馬衝上前,當場刺死。

日軍闖教室搜查。她矮小縮在牆角,小爐煮飯。日軍以為是小孩,放過。

日軍搜城,鄰居徐家兒子被誤為國軍,拖出去要殺。他弟弟鑽過去在地上寫「兄弟」,指哥哥和自己。日軍看懂了,才釋放。



她到市長親戚家當保母,隨主人家撤退到香港三年,讚賞英治完善。市場買活雞,規定不能倒提,只能抱著。禁止吐痰,每周洗街,市容乾淨。

於是我查了一九三五年香港《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第169章,用一千多字列舉毆打、過度策騎驅趕、折磨、激怒、驚嚇、挨餓或擠迫、不作為導致虐待禽畜等,可罰款二十萬、關三年。也明定人道處決的條件。

暖哭。先有人權,才有動物權。保護動物尚且如此,殖民地比起民初社會像天堂。如〈馬太福音〉許諾:「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陳復回憶,童年住在台北市青年公園外的克難街,有三十幾個眷村。鐵皮屋頂颱風吹跑、下雨要拿盆接漏水,每天穿梭曲折窄巷,滿地污水腐臭。蒙古大夫打針退燒;小販挑擔叫賣豆花;乞丐跪路口不斷叩頭;三輪車喊修紗窗紗門玻璃。常見老兵斷臂斷腿、婦孺精神不正常;鄰居常有自殺,蜘蛛蟑螂橫行,老鼠穿梭枕上。夜裡不敢上廁所,常半夜聽見女人淒厲尖叫。作者想是因為生死分離,我想,原來那時候,家暴、亂倫性侵,習以為常,無人聞問。

隔壁眷村大火燒光,廢墟看著籠中狗兒焦屍。

知道人其實比鬼還恐怖,會陷害人。

一九四九年公公婆婆全家搭軍艦到高雄,十五天後廣州便淪陷,逃生千鈞一髮。公公回憶卻淡然:「雖然情勢非常危急,但我們跟著大部隊登艦離開,把命運全交給政府了,只要中華民國政府還在,我們一家人就能獲得保全,這就是我始終不變的信念。」陳復以此解釋,外省人的族群認同來自「民國信仰」,家族故事與民國緊密相依,公公終生珍藏黨證、是鐵票部隊。母親從童年至今,耳提面命要愛國。



霍晉明回憶,父母逃難到山西克難坡住窯洞,瘟疫每天抬死人埋,父親無計可施,只能要求煮水才喝。

老鼠有小兔子大,嬰兒被咬死。所以家家把嬰兒裝吊籃懸到半空,大人也常半夜被咬腳趾。貓奇貴,一貓難求。

當時長官愛訓話,全員每天立雪聽訓。冬雪嚴寒,長官怎麼不冷?因為長官腳底墊了兩塊磚,專人烤熱了放上去。

我想,鼠疫、鼠患不是無計可施,只是有人守門,咬不到長官腳上,咬死別人家孩子又怎樣。長官只顧滿足虛榮,不管眾人死活。



劉幼琍的父親劉言品先生是槍砲中士,回憶一九四九年廣州撤退前,第四軍區怕父親那艘軍艦反叛,叫保防官把全船槍砲的撞針拆卸帶走。可憐全艦官兵不知,艦上槍砲、連值勤的手槍,都只是玩具罷了。如果該艦沒啟動,有叛變嫌疑,國軍就會開砲把它轟爛。

最後國府能搬的儘量運到台灣,不能搬的軍備全部炸毀。海軍巡防處的舊識康處長,派劉言品帶人到空軍招待所打掃備餐,交代「長官們要吃西餐」。每天早餐後,總司令等一行人去防衛司令部開會。第三天早上,一行人驅車外出。劉言品早餐做好,等到快九點,總部一行人下車,回房提行李走。

請問何時用餐,黃副官慌忙說「不吃了,你們自己吃」。劉言品不明就裡很高興,叫全員大吃。康處長突然來電話,命令什麼都不帶,跑步回巡防處,派吉普車來接。他們跑出門,不知朝哪走,吉普車來了。

擠過碼頭人牆,搭上軍艦一看,十公里人潮黑壓壓,像螞蟻蠕動。都要到台灣,卻不知再也沒有船來接了。日後感慨,感謝康處長,否則他還在招待所苦候長官用餐,錯過撤退。

我想到南京大屠殺中,國軍撤退,衛戌司令部前兩個衛兵還不知情站崗,被日軍刺死。來到臺灣的是倖存者,感戴孺慕國民黨救命恩情。其他人留在對岸,開槍砲迎敵,卻發現撞針被拔走。上面的人全走了,卻沒通知他。早點逃還有機會,長官要騙你斷後,那你就第一個被日軍宰。他們活在兩個世界的夾縫,卻不知道何以文明。以為聽話就能活下來,卻沒想到被留下的人死於聽話。



要談論本書說了什麼,得先叩問它「沒有什麼」。書中沒有二二八,由白先勇《父親與民國》三部曲來說。沒人說出戰爭流亡是誰的錯,最多只能說「海峽兩岸業已寫進歷史的兩位巨人」,由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來說。沒有民主人權的奮鬥進展,由齊邦媛《巨流河》、瞿筱葳《訪父記》來說。它處於劇烈危殆的變遷之外,一個親密、恆溫、許諾為作者而保留的心中巢房。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

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

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新裝珍藏版)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新裝珍藏版)

巨流河

巨流河

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

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

書中長輩返鄉探親,驚訝親戚困苦,仍過著清末的生活。內疚老淚縱橫,慷慨捐輸補償。長久卻不堪需索,連搭車都會遇上列車長敲詐貪污,從此不歸,我才了解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駱以軍《遠方》中父母返鄉探親可能遭遇了什麼。兩書以兒女為主角,朱天文以純真女子被香港渣男勾引玩弄,暗喻母親鄭重盛裝返鄉探親的失戀幻滅,然而母女互不知情。《間關千里》敘述父母故事,背後的感情,更接近張大春《聆聽父親》、尹乃菁《尹情書》對父輩無可名狀的孺慕依戀。這股熱情,必須先執迷考據追索父母、祖父母等的山川大難軌跡;才能緩過一口氣,細細捉摸它在全心同理父母的兒女心中引起的禍福動盪。多年後解凍,它疼痛、酸楚、甜蜜,百味雜陳。故事才剛開始,而作者也是唯一能夠報導自身珍貴艱難生命經歷的倖存之人。


間關千里:動盪年代的遷徙記憶,庶民的歷史見證 (電子書)

間關千里:動盪年代的遷徙記憶,庶民的歷史見證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基隆人。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編、《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全職寫作。曾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有長篇小說《愛比死更冷》;圖文書《帽田雪人》;散文《吃喝玩樂最善良》,亦參與《字母會 I 無人稱》小說創作。


 延伸閱讀 

在東亞跨界流離的人生:老兵的臺灣史

在東亞跨界流離的人生:老兵的臺灣史

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

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戰後臺灣經濟的再思考:資源、產業與國家治理

戰後臺灣經濟的再思考:資源、產業與國家治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冤案如何產生?誰又該為冤案負責?從五本小說、社會論述看司法錯判的痛

有冤案,就代表「真正的壞人」沒有受到制裁,小說中的冤案有平反的可能,那現實中的呢?看五篇相關文章更了解冤罪議題。

3182 2

OSZAR »